2007年6月8日 星期五

工商時報2007.06.07
公股銀行 沒有小角色
【呂雪彗】

財經總操盤手邱義仁,負責貫徹陳總統的意旨,但他對重大財經政策,只知對部會首長下封口令,吝於開口解釋,因此常常發生,「邱喇叭」在講啥米碗糕,連官員都聽不懂!

邱義仁上週即召見財金三巨頭,研商如何重新點燃二次金改的戰火,邱義仁昨日在院會中進一步闡釋公股整併方向,表示要由規模比較小的,或是體質有問題者,優先被整併。

但令人納悶的是,目前泛公股銀行,有那一家是規模小的,且體質有問題的?就算是台企銀,其分行家數也有一二四家,資產規模一兆四○四億元,誰能併下,對其金融版圖拓展都具關鍵影響,怎能算規模小呢?

此外,中信局雖小,也決定七月併入台銀了,其餘土銀、合庫規模都不小,體質也不差。另泛公股金控,例如第一金、華南金及兆豐金,規模更大,如果他們有問題,台灣大概要掀起金融風暴了。

真正體質不好的金融機構,都在民營銀行,例如被金管會緊盯的萬泰、寶華、慶豐及亞洲信託等,但這些民營銀行,並非政府有力量可以介入由那一家外資出手併購。

因此,邱義仁究竟要財金部會如何考量,如何規劃,「又比較小的或體質有問題的公股銀行」,所指為何,都有必要向外界說明清楚,尤其若政院認為重啟二次金改十分重要且迫切,邱義仁負責財經總協調,更有責任及義務對外界作完整論述,才能祛除財團化疑慮。

可惜的是,張內閣上任以來,不但政院缺少發言人,對政策論述也不多,只會對官員下「噤口令」,進行白色恐怖,例如基本工資調漲案備受全國矚目,媒體理應就此重大議題進行討論,但政策先行見報後,張揆及邱義仁竟指示政風單位調查是誰洩密,造成行政官員人心惶惶,風聲鶴唳。

日前土增稅優惠稅率政院內部大搞烏龍,張冠李戴,就是因為邱義仁吝於將政策內容論述清楚。張內閣若有心交出政績,有心拚經濟,與其把精力花在對官員下封口令等無意義事情上,不如多花些時間對外說明完整的政策。

沒有留言: